第129章(1 / 2)

宦海(科举) 司徒隐 2277 字 2个月前

“你倒是会躲, 金榜一放榜,便跑回去了淮安, 哪里管着京中的事情。”

说到这里,孙惟德又是没好气地瞥了一眼顾云浩,叹息道:“原先看着你应当是个谨慎稳妥之人,却是没想到竟然做出这样出格的事情。”

听闻这话,顾云浩只得苦笑一下,心中亦是感概万千。

该来的还是会来,需要面对的总归是要面对。

先前在殿试之时作出那样的文章,他早就料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境况。

不论是秦之商鞅,亦或是楚之吴起,自古以来,变革新政的人, 都是没有几个得以善终的。

即便是前世历史上明朝的千古一相张居正,虽然变法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 却还是落下个被清算的结局。

原因无他, 不过是因着变革阻碍了某些人的利益罢了。

不过对于顾云浩而言, 他却是并不后悔的。

毕竟人活一世, 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之后, 总归还是会有些追求和理想的。

他穿越到这个时代,又读书这么多年,难道仅仅为了赚银子当官?

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

或许在旁人眼中, 他乃是一个出身寒门的农家子, 好容易读书科考成为今科的状元, 便更应当珍惜当前所拥有的一切,安安稳稳地享受迈入权贵阶层所带来的荣耀和特权。

但顾云浩却是觉得,正因为他出身贫寒,知晓底层百姓生活的不易,知晓寒门子弟读书的艰难,所以还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,改变些什么,好歹能让百姓们生活的好一些,让整个国家变得强大一些。

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,大丈夫不仅要以家庭为念,更是要心怀天下。

虽然他算不上什么显达之人,但能出力的时候,他还是想要尽力一试。

因而,在殿试之时,他还是决定作出了那样一篇文章。

一则是为了试探元化帝的心意,从殿试取士的结果看看元化帝是否乃自己心中的明君。

毕竟顾云浩也是不傻,虽然想要为国家和百姓做些事情,但他也还是不会就拿自己的性命和家人的安危开玩笑。

要知道历史上那么多变法之人都落得个凄凉的下场,他也还是有些顾忌的。

若是元化帝并不赞同他的主张,或是心里赞同,却碍于权贵们的势力,不敢表露,那么他顾云浩这一科多半只得混一个同进士了。

那样的话,在这一朝新政的想法,自然就是不大可能的了,他就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安危,也不会再去冒险提及变革一事。

好在以目前来看,元化帝乃是明主,是个有魄力的君王,不仅是赞同自己殿试文中所言之事,更是钦点了他为状元。

这算是公开在表明态度了。

要知道殿试的文章,必然是瞒不住的,而他顾云浩身为状元,他文中提及的新政,只怕早已被众人所知晓。

他虽然得中状元,但也还未授官,即便授官了,也不过按例得个从六品修撰的官职,在那些权贵的眼里,仍然是个随手可以捏死的小人物,这个时候元化帝的态度就尤为关键了。

有了元化帝的支持,今后的路会好走许多。

再则来说,殿试的文章,都会张榜贴出来,以供天下文人百姓观摩,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。

若真的是想要新政,如此将主张提出来,便能以最快的速度传遍整个华朝,让百姓们知晓,这对后期新政的推行绝对是很有裨益的。

而且,现在正是元化帝即位之初,亟待变革之时,此时提出新政,元化帝支持和赞同的可能性是最大的。

顾云浩心里很是清楚,若是他以寻常的文章应试,多半也还是会取得一个尚算不错的名次,但即便如此,最多也还是一个初入官场的进士罢了,不仅是压根找不到机会向元化帝提出自己的主张,而且也是没有资格单独上奏的。

若是错过了这个新旧两朝交替的时机,说不得又得再等多少年。

自然,这些是他心中所思,也从未告知过旁人。

眼下见师祖孙惟德提及朝局变化,顾云浩也不好多言,只是微笑道:“师祖,殿试的文章,虽是弟子心中所思,但也是估摸着圣上的心意,想要取得一个好名次罢了。”

说到这里,顾云浩又是一顿,想到了一事,神色微变,眼眸中多了些忧色,道:“师祖,难道是有人以弟子的文章,攀扯您老人家和恩师?”

这其实才是他最为担心的事。

在经历多江清华被徐景跟左相等人攀扯之后,顾云浩一直小心谨慎,生怕自己一个行差踏错,让人找到机会,从而牵累旁人。

“哼,老夫为官多年,何惧这些。”

闻言,孙惟德却是眉尖一扬,捻须说道:“只是你这孩子不知天高地厚,殿试一文,惹得近来朝中颇不太平,现在回京了,也不知会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你看,授官之后,务必要小心谨慎才是。”

“是,弟子知道了,多谢师祖提点。”

知晓了没有因着自己牵累师祖和老师,顾云浩松了口气,又笑着向孙惟德行礼道。

看着面前这个形容潇洒,却又初出茅庐的少年,孙惟德不由恍惚想起了学生江程云当初年轻的时候。

这孩子跟当初的程云一样,虽是满腹才华,也有理想抱负,但却还是稚嫩了些。

朝局之事,哪里是那般简单的?

虽然现今元化帝是个少年天子,也有心变革,但事情到底会走到哪一步,谁也说不清。

毕竟华朝也建朝几十年,不仅那些功勋世家们,就是一些诗书大家之间,关系都开始盘根错节。想要变革,必然会损及一部分人的利益,其中的阻力只怕不小。

新帝又即位不久,也不知能否弹压的住那些世家大族们。

但好在太上皇还健在,好像身体还恢复的不错,又太上皇在,想必也不会看着新帝吃亏,事情应该不至于演变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
“吏部那边,你报道之后,必然是去翰林院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