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章(2 / 2)

美人戾气重 溪畔茶 2801 字 1个月前

徐世子便邀着中年人往别处走去了,珠华呆呆地看着他们走远——虽然这短暂的会面中,徐世子和中年人几乎没有说话,但从一点举止里已经显露出问题来了,徐世子见中年人要躬身,中年人并不还礼,只是微笑而已;现在两个人一道离去,仔细观察的话,徐世子始终错后中年人一步的距离,这就算是平郡王世子亲至,徐世子也不至于执礼如此吧?

是平郡王本人还差不多。

——所以这难道也是个王爷?可金陵城里没有封过王啊,这是旧京,怎么可能封给哪个亲王做封地。

珠华心里隐隐有了个猜想,可她又觉得不太可能,那中年人看着虽然不像农夫,可也没有多少矜贵之气,他和徐世子走在一起,徐世子比他像个豪族子弟多了,让人一看就想到鲜衣怒马之类的词句。

中年人就只是个普通人而已。

身后还跟着下人,她不好冒昧问端姐儿,只能揣着一肚子纳闷,忍着走到沈少夫人居住的大屋里。

屋里一个丫头也没有,沈少夫人脸色绷得紧紧地坐着,看到端姐儿,她的状态才松弛了些。

端姐儿上去,依着母亲的膝盖,快活地说起徐世子来了的事,沈少夫人勉强露出笑容应和着,端姐儿正开心没看出来,奶娘早已留意到了,心里叫苦,怎么似乎看着又是闹起来的样子。

守着端姐儿说了几句,她忙上去,小心翼翼地道:“姐儿,你饿不饿?我才听说厨房做了新鲜的奶果子,少夫人似乎有些累了,我们去吃果子,等会儿再来好不好?”

端姐儿在外面跑了两趟,小肚子里确实有些空空的,就点头应了,懂事地让沈少夫人休息,又要拉珠华和叶明光一道去吃果子。

珠华随口扯了理由推辞了,只让叶明光和她去。

小孩子们出了门,珠华终于可以问一问沈少夫人了:“莫非是世子爷又惹少夫人生气了?我刚才在路上碰见他了,似乎他的脸色还好。”

沈少夫人冷笑:“他当然好了!”

得了,又崩了。

珠华只好劝道:“少夫人消消气,世子能从城里过来看望少夫人,也算是有心了,若是又说了什么不中听的,少夫人只当他笨嘴拙舌,不会说话,别和他计较,更不值当往心里去,白把自己气着了,他恐怕还不知道,何苦呢?”

“谁和他计较了。”沈少夫人恨恨地道,“他也没说什么,进来站了不到半刻钟,听说皇兄来了,立马就掉头出去了,哪里管我的死活——你还说来看望我,我哪里有这样的脸面,要不是他要和皇兄碰头,我就在这里住到明年,只怕也想不起我来!”

原来这回不是话多说错了,而是话少晾着沈少夫人了——

等等。

珠华微张了嘴,她听到了什么?

皇、皇兄?!

沈少夫人的兄弟,不管远得隔了几房几辈,也不可能姓到“黄”去吧?

珠华很有点晕晕的,这回她要再对不上号,就白穿了几年了。

这金陵城里,确实住着一位沈少夫人的堂兄,未曾封王,然而地位又胜过所有有名号的王爷。

因为他是一条潜龙。

——当今太子。

☆、第77章

太子是八年前来到金陵的。

当时金陵连着下了半个多月的暴雨,日日倾盆,雨水排流不及,淹了半个城区,地势洼一点的地方能没人头顶,好些道路都被阻隔,百姓只能尽量减少出行,留在家中,静待雨势转小,积水退去。

这场持续暴雨给城中百姓带来了许多不便,但还不到灾患的地步,因为区域只在金陵及周边几个县城一带,再往远去的州府都受波及不大,长江水位没有受到太大压力,不致造成洪灾。

但对于朝廷来说,由此带来的后果并不亚于一场洪灾——因为看守太/祖孝陵的镇守太监在巡视时发现,不知是否受连日暴雨影响,孝陵的碑亭有几处出现了城砖轻微松动的迹象。

这座碑亭全名神功圣德碑亭,建筑四四方方,内里置着先帝为太/祖所立的神功圣德碑,碑文为先帝亲自撰写,记录着太/祖一生功绩,是孝陵陵区的门面建筑,这里出了错,是了不得的大事。

更为要命的是,这座碑亭是先帝迁都之后建的,当时先帝已迁往新都城,天子不能擅离国都,于是折中之下,便由当时的太子,也就是如今的皇帝继续留在金陵督建,现在城砖松动,这锅毫无疑问在皇帝身上。

消息报上来,皇帝大为紧张,祖陵兹事体大,一般官员不能叫他放心,派了太子亲往查看并主持加固修复事宜。

太子带领一帮特意从工部下属调拨的工匠驾临金陵,此时雨势已经歇去,探视之下,发现问题并不严重,便针对松动的几处进行了补葺,同时彻查整个孝陵,确认无恙后方上表奏报。

皇帝接报松了口气,但他是个有宗教信仰的人,碰上这种关乎祖陵的事,自然是要请教一下上师的。

——其实此时皇帝还没有信道到沉迷的地步,他所以选择问道,是有客观原因的。因为别处都没事,单建龄最短的碑亭出了问题,那总得有个理由,这理由不可能往回追溯到修建时候,那作为主事者的皇帝脸上就不好看了。

上师就靠哄皇帝吃饭,岂有不明圣意的,扶鸾之后,给出的答复一点也没提建筑本身,而是表示:这是因迁都之后,龙种尽离旧都,太/祖独自在地下居于孝陵之中,没有血脉相伴,天长地久,想念子孙,所以松动了城砖,传达圣意。

这真是哄乡下老太太的说辞,然而梗不怕狗血,合用就好。皇帝被撇得清清白白,十分中意,便当即下旨,命太子暂且不要回京城来,就在金陵呆着,陪伴太/祖英灵,尽一尽孝心。

太子:……

这一尽就尽了八年。

期间也有臣工上折奏请召回太子,怎奈皇帝正从此时起入迷修道的,原先让太子在金陵不过为扯一层布遮羞,后来渐渐就真把道士的话当真了,以为祖陵有事,就是想念血脉,那太子要回来,岂不是又要出事了?

坚持不允。于是堂堂太子,不得不远离中枢,呆在旧都里,一年里除了往孝陵三大谒五小谒,就再没别的事可干了。

也有官员曲线救国,言道不叫太子回来就不叫罢,对应着新京,旧都也有一套小朝廷,以金陵为中心点的南直隶下属十四个州府,太子既在金陵,正可让太子代为管理,习练政事。

前文说了,皇帝是个聪明的皇帝,他虽然修道,但他很明白自己在道人之前首先是个皇帝,当操天下权柄,南直隶范围不算太大,然而却包括了朝廷最富饶的几个州府,粮食,商业,文治,哪一样都名列前茅,怎可能交与他人之手?

哪怕是太子也不行,好好窝着,等老子死了,才轮到你。

太子就只好窝着了。

……